常見提問
近年,「正向」教導越來越盛行,唔少分享/課程都加上「正向」一詞,但其實點先算係正向呢?係唔係就係乜都開心D?正面D?
A:「正向管教」是建構於阿德勒心理學。
起源於19世紀初期,Dr. Alfred Adler提昌要給予孩子尊重,但同時反對溺愛和縱容。他認為,在兩者之間,存在著一個中庸之道,亦係現代管教,溫柔而堅定的由來。
直至80年代,Dr.Jane Nelsen和Lynn Lott於美國成為家長教育工作者並進一步改良教學體驗,並於2004年正式成立正向管教協會(Positive Discipline Association)。
現時正式於香港掛牌的PDA管教導師不多於十名。大家可以到以下PDA網址,查看相關導師資訊。https://positivediscipline.org/educator-directory
A: 其實正正相反,「正向」重點係要正負相承。
無論大人或是小朋友,要面對失敗、承認自己不足,其實都並不容易。這導致我們會習慣否認不足,抗拒失敗,反而阻礙了個人成長。
情緒無好壞之分,但表達情緒的方式卻存在好壞。
而在正向管教當中,導師會調整對於失敗的焦點,並視失敗為寶貴的學習機會(當中包括面對負面情緒)。當大家能夠互相扶持,正視生命中的負面經歷,我們才能夠成長,做得更好。
A: 正向心理學的起源自美國心理學家Dr. Martin Seligman。
有別於傳統心理學,一般將「問題」以病理角度分析,並以外在方式介入;正向心理學較著重調整個人內在狀態,包括看事物的焦點、對將來的展望目標等,讓我們更有效地面對生命中的挑戰和經歷。
譬如,傳統行為治療(B-Mod)中,治療師會較著重以增強(reinforcement)和懲罰(punishment)來調整個人的行為;而在正向心理學中,導師會較著重幫助個人了解自己行為背後的目的,再引導如何調整目的,並尋找以合適的方式達成。
A: 有人比喻傳統心理學和正向心理學,就好似西醫同中醫嘅分別。
傳統心理學較似西醫,以病理角度出發,以外在介入處理痛點;好處係針對性處理痛點,能夠有效率咁改善某特定狀況,但未必能夠處理痛點源頭,令狀況會在另一種形式出現。
而正向心理就似中醫,希望強健自己身心,調整內在令自己更有能力面對痛點。好處係由根源處理痛點,減少狀況重燃嘅機會,但需要持之而行,確實實踐「正向管教」嘅生活,並唔能夠單單依賴導師給予的支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