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清4個應用後果的常見錯誤 / 溝通, 自主 「我話左無得食零食呀!邊個叫你唔食晒D飯呀?」明明我只係想比佢經歷後果,但到頭黎佢會覺得係我地罰佢?之後就有唔同嘅情緒走晒出黎,又變左一場大龍凰,一發不可收拾……到底應該點講,先唔會跌入依個「後果與懲罰」嘅陷阱? 認清4個應用「後果」的常見錯誤 讓孩子從選擇中學識負責任 原來用啱技巧能令你事半功倍!如果啱洗記得Like同Share,分享比身邊嘅人知! 1.沒有事先預告「後果」 「你真係唔食呀麻?好呀我就收晒D野等你無得食!」雖然對於大人黎講,唔食就收野好似好合理;但係小朋友嘅認知未必理解。所以家長需要事先預告「後果」,再執行會較合適。 2.採用不適合的「後果」 後果唔係嚴重就好,因為我地唔係要恐嚇佢。太嚴重或不相關嘅後果,只會令孩子認為係懲罰,而大大減弱左後果係管教嘅果效。「你唔鍾意食飯麻?咁你今晚都唔好食喇。」 3.溝通時缺乏尊重 「我都話左你嫁啦~」「你自己話唔食野嫁,依家發乜脾氣姐?」雖然本意唔係想透過後果黎懲罰佢,但若果我地忍唔住「加多把口」,或以嘲諷嘅語調回應孩子嘅時候,都會令孩子覺得我地攻擊緊佢,而觸及到佢嘅防衛機制,導致Fight or Flight Response。 我地可以對孩子嘅感受表示理解,並同孩子一齊面對後果。 4.過份著重於「後果執行者的角色」 「我話左無得食就無得食」「唔好再問我喇,我係唔會比你嫁。」 當家長係執行後果嘅時候,放太多著墨喺「我」身上(家長),孩子就可能會錯誤理解,從而責任由孩子自己嘅選擇,轉嫁到執行者身上。 我地可以將重點放返喺孩子嘅選擇同後果上: 結語: 要避免自己落入「後果與懲罰」嘅陷阱,我地必須要清楚理解到後果唔係要令孩子與家長對立,而係一齊透過體驗後果,容許孩子從中衡量得失而作出改變。同時,並唔係所有情況都容易搵到合適嘅「後果」,因此我地需要配合其他管教工具,(如3部曲中嘅「可接受的選項」同「回應需求」,詳情可睇返 #一星期一種溝通技巧)當中搵到一個適合你同小朋友溝通嘅方式同節奏,先可以幫助孩子從選擇中學識負責任。 Facebook Instagram